地质学论文_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展

06-12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研究(流动重力)

1.1 探索开展阶段

1.2 观测实践阶段

1.3 应用提升阶段

1.4 整体优化阶段

2 重力场潮汐变化研究(定点连续重力)

3 卫星重力变化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文章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面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卫星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开始流动重力监测,尝试探索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观测到1975年海城7.3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1981年引进使用高精度Lacoste-Romberg (G)型金属弹簧重力仪,进行中美地震重力合作研究,及以1984年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为主的地震重点监视区高精度流动重力观测实践,观测到1995年中缅边界7.3级和1996年丽江7.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重力异常变化. 1998年引入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开展中国大陆整体规模的重力场变化监测,获得了2008年汶川8.0级和于田7.3级等地震前的大尺度重力变化信息,给出了汶川和于田地震中期预测的有效意见.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全国网与区域网加速整合,形成了中国大陆整体重力观测网,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6.0级以上地震(如芦山7.0级、门源6.4级、呼图壁6.2级、于田7.3级、九寨沟7.0级等地震)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中期预测,为地震机理研究和我国中期地震预测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我国时变重力监测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时变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975/j.dqyxx.2021-060

论文分类号:P315.7

上一篇:地质学论文_云南云县地震台迁建观测站概述
下一篇:地质学论文_2021年云南漾濞M6.4地震序列的发震